最近,一场由美国引发的关税风暴,牵引着无数人紧绷的神经。
美国东部时间 4 月 9 日凌晨,特朗普在其个人社交平台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关税提高到 125% 且立即生效。
然而,当地时间 4 月 10 日,白宫发布正式公告《修改互惠关税税率以反映贸易伙伴的报复和协调》官员,并“修正”说法称,4 月 9 日特朗普宣布的 125% 税率仅为“对等关税”部分,叠加此前因芬太尼问题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的两轮 10% 关税,现下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实际加征的综合关税税率应为 145%。
图源:白宫
与此同时,根据公告内容显示,针对价值 800 美元以下商品的“小额免税”政策再一次收紧。
·自 5 月 2 日起,对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、货值不超过 800 美元的包裹,将征收其货值的 120% 或每件 100 美元的关税(此前为 90% 或 75 美元);
·自 2025 年 6 月 1 日起,该标准还将进一步上调至每件 200 美元(此前为 150 美元)。
图源:白宫
也就是说,5 月 2 日起,等于或低于 800 美元的货物,并且原本符合最低限度豁免条件的邮政包裹难逃高税负命运,免税红利正式终结。
更具戏剧性的是,特朗普在强硬出招的同时于 4 月 9 日同步抛出“缓兵计”——宣布对超过 75 个未对美国实施报复的国家和地区,暂停征收“对等关税” 90 天,以示“谈判诚意”。此话一放出,欧盟迅速跟进,宣布将原定于 4 月 15 日针对美国征收 25% 关税的反制措施暂停 90 天。但特朗普随即放出狠话,如果各国不能与美国达成协议,他将改变对特定国家暂缓 90 天“对等关税”的做法,并将关税恢复到更高水平。
这套“一松一紧”、“一加一缓”的组合拳,表面上释放善意,实则步步为营。一方面,90 天的暂缓期为各国赢得谈判窗口,展现出特朗普政府“愿意对话”的姿态,又能缓解国家内部压力;另一方面,不忘高调放话,预留关税“反弹”空间,强化美方在谈判桌上的主导地位。既稳住盟友,缓解国内经济压力,避免局势全面升级,又在心理层面持续施压。看似让步,实则进攻。
消费者炸锅,卖家自救,平台调整战略
随着关税政策落地,美国迎来一波“囤货潮”,民众涌进超市商店抢购,鸡蛋价格也从一打 2 美元飙涨至 8~10 美元。有用户在社交平台抱怨:“飞一趟中国买都比在美国便宜!”为了表达不满,许多美国消费者走上街头,举着“阻止特朗普”等标语的横幅,开展一场又一场的抗议活动。当地时间 9 日,美国喜剧演员沃尔特·马斯特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特朗普大厦卖场里“全是中国制造”的视频,讽刺意味十足。
图源:中国日报/微博截图
而对于平台和跨境电商卖家而言,无论是 104%、 125% 还是 145%,当关税高到这个程度时,具体数值已然“无所谓”了,尤其是那些大量依赖“小额豁免”的中小跨境卖家,利润空间被压缩殆尽,更是面临着生存难题。
前面的文章我们提到,这场政策寒潮将倒逼卖家做出战略调整:要么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,通过涨价维持利润(但可能带来转化率下降);要么加快迈向本地化和品牌化运营转型,打造更具溢价能力的产品与品牌,对冲成本上涨。
最近这段时间,有卖家清库存、减广告、控成本,短期保守应对;有卖家干脆这段时间先暂停运营,“先观望一下情况。”有卖家果断暂停美国市场运营,转向他国,“美国市场不值得再做了。”也有卖家开摆心态上线,“无所谓了,价格哐哐给它加上就完了,卖不卖得出去再说。”
不仅如此,复杂的关税政策也导致跨境物流出现波动,大批美线货代为了保住利润,选择提高报价转移压力,货物清关、物流配送受阻,增加了跨境卖家运营的不确定性。
据香港《南华早报》最新报道,随着订舱量的大幅减少,市场上已出现部分货主宣布弃货的情况。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,部分国内出口商因无法承担高额税负被迫采取极端措施,市场上已经出现部分货主选择放弃在运输途中货物,将货柜直接交由航运公司处理,以规避高昂成本。
在这场突如其来的“政策震荡”中,不止卖家在自救,平台巨头们也在迅速调整战略。
对于 TikTok 美区卖家来说,一方面,是关税重压下“卖一单亏一单”的现实;另一方面,是 TikTok“封禁风险”悬而未决,平台本身也不稳定。有位卖家直言:“本来利润就薄,现在这种局势,根本撑不下去。”
面对“风雨飘摇”的美国市场,TikTok Shop 果断开辟海外新战场。
3 月 31 日,德国、意大利、法国三大站点正式上线,加上此前已开通的西班牙、英国和爱尔兰,欧洲六大核心市场全面敞开大门。为进一步助力更多跨境卖家参与欧盟市场的全新机会,近日TikTok Shop 欧盟跨境 POP(自运营)模式向多平台商家开放,有一部分卖家为绝处逢生也响应政策转战欧洲,开拓全球化布局。
图源:TikTok Shop跨境电商
美国本土平台同样进入“高压博弈”模式。
美国知名零售巨头沃尔玛日前宣布,因关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,尤其是来自中国、越南等主要商品来源地的进口商品成本压力日益加剧,沃尔玛将取消此前对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的预测(此前曾预计今年一季度调整后的营业收入将增长 0.5% 至 2.0%)。根据摩根士丹利研究,特朗普新一轮关税可能导致沃尔玛销售的中国商品价格上涨 15%-25%。
有知情人士透露,目前亚马逊低价商城 Haul 平台正在调整其运营模式,大幅削减多类中国直采商品订单,转向采用美国本地仓配履约,将引入北美本土仓库现有库存的品牌商品,包括 Adidas、Levi’s、Gap 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。
图源:Amazon Haul
业内包括安克、致欧、巨星在内多家中国出海企业也纷纷调整战略应对。
石头科技提前在越南与代工厂合作,并多维度评估关税政策对业务的潜在影响,探索最具效率的应对方案。致欧科技表示,将通过整体产品涨价策略来对冲关税上涨带来的直接成本压力,同时进一步深耕欧洲市场。安克创新将通过海外仓消化库存来抵御冲击,同时加大对欧洲、东南亚、澳洲等非美新市场的投入。子不语 2025 年将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,布局全球供应链,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。
短痛加剧,长线必修
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全球贸易环境下,一场高税率驱动下的“低价淘汰赛”已悄然拉开帷幕。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,不仅打乱了原有的市场节奏,也在倒逼中国跨境电商走出“粗放增长”的舒适区。
短期内,跨境电商行业难免经历结构性震荡,但与此同时,这场风暴也将成为一次洗牌与重塑的契机,推动跨境卖家从依赖低价与单一市场的模式,向更注重供应链抗压能力、品牌塑造力与全球化运营水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过渡。而那些具备战略远见与执行能力的,能够在不确定中找准方向、在动荡中稳住阵脚、在高压中完成蜕变的企业,有望在这场洗牌中脱颖而出,反向捕捉增长机会,真正打开出海下半场真正的生存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