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品:卖家之家
作者/编辑:Julyz
2025 年 4 月,亚马逊美国站的物流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GEU3 仓库因维护关闭(4 月 13 日-5 月 11 日)、POC1/POC3 仓点爆仓转移、MIT2 仓超负荷运转等问题交织,引发供应链的“多米诺效应”,导致货物积压、上架延迟、物流成本飙升,甚至断货风险激增。
亚马逊仓库连环爆仓
根据亚马逊官方公告及跨境物流服务商通报,GEU3 仓库因维护将于 4 月 13 日至 5 月 11 日关闭,官方推荐的分流方案——将 GEU3 货物转至 GEU2 和 GEU5,不仅加剧了这两大仓的压力,还导致其同样濒临爆仓。
作为美国东部核心物流节点,GEU3 日均处理量达 15 万件,其关闭后货物被迫分流至 GEU2 和 GEU5。然而,根据一货代反馈,这两大仓库库容已逼近阈值:GEU2 预约等待期长达 10-14 天,GEU5 拒收率飙升 35%,分流后处理时效或延长 20%-30%。
与此同时,此前已严重爆仓的 POC1、POC3 仓点,延误率已经超 30%,后续货物可能被强制转至 MIT2。然而,MIT2 作为美西新仓,日均处理能力仅为老仓的 60%,当前日均处理量 20 万件的运营能力已接近临界值,分流后爆仓概率预计达 80%。
另外,LAS1、SMF3、GEU2 等热门仓库已出现长达半个月的约仓延迟,部分仓库拒收率高达 90%。
美西、美东多个核心仓区陷入持续爆仓漩涡,一位家居卖家坦言:“原本 4 月中旬入库的货物被迫延期一周,Prime Day 备货计划全乱!”
总结来说,卖家们遭遇物流危机可谓是多重因素。
第一、2025 年 Prime Day 宣布延长至 4 天导致备货需求激增,卖家为抢占旺季流量,提前 3-4 个月集中备货,导致库存涌入远超仓库承载能力,而在备货高峰期关闭 GEU3 进行维护,直接打破供需平衡。
第二、POC1、POC3 等新仓因运营经验不足,长期存在约仓不稳定、系统分配混乱等问题,此次强制转移货物至 MIT2,虽缓解了局部压力,却使 MIT2 日均处理量接近临界值,陷入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恶性循环。
第三、海运价格较 2024 年同期上涨 50%,空运费更因燃油附加费飙升而居高不下。与此同时,美国本土卡车司机短缺、铁路运输延误等问题,进一步拉长了货物入仓周期。
卖家突围的 “破局之道”
眼下,2025 年亚马逊 Prime Day 已经进入备货冲刺阶段,选择“单点入仓”的亚马逊物流货件需在 6 月 9 日前将库存送至相应设施;选择“亚马逊优化的货件拆分”的亚马逊物流货件需在 6 月 18 日前送达。
安全起见,为了不影响 Prime Day 销量,货物需要在 6 月之前入仓比较安全,卖家们也要想办法避免因爆仓问题让 Prime Day 蒙上阴影。
眼下,卖家需谨慎向 GEU3、POC1/POC3 等高风险仓点发货,可将货物分拨至相对稳定的仓库如 ONT8、GYR2 或第三方海外仓。同时,为了避免旺季出现断货问题,可以将高周转商品暂存第三方海外仓,确保旺季不断货。
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亚马逊是否有物流和大促政策的更新,例如 Prime Day 提报入仓规则、仓容分配机制等,及时调整自己的运营策略。
对于卖家而言,物流困局既是挑战,也是提升自己抗风险能力的一个契机。正如业内人士所言:“跨境生意,拼的不只是爆款,更是谁能在大浪中稳住船舵。”